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琴弦上的科学家——高温气体力学家吴承康

    信息发布者:常红丽
    2017-04-03 19:27:34   转载

            吴承康,我国高温气体力学家,长期从事烧蚀、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以及燃烧科学技术研究,是我国弹头烧蚀防热研究、等离子体科学和燃烧科学界的学术带头人,为发展我国航天、能源科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9年吴承康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留美的著名医生。优越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学校教育对他儿童时代的成长起到至关的重要作用。在学校他是品学兼优的学生,15岁开始学拉小提琴,曾就教于一位俄国小提琴手。众所周知,学小提琴是个功夫活,每天要周而复始地进行枯燥的训练。吴承康由于天资聪颖而又勤奋好学,进步很快。

            吴承康中学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学习文化课之余,他利用空闲时间刻苦练琴,小提琴技艺越来越娴熟。1945年,吴承康以优异的成绩被国力音乐院录取。从此吴承康便开始了他科学与艺术并驾齐驱的人生之路。

            中学毕业后,吴承康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48年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留学。后来又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他从事汽油机爆震的机理研究,所得成果被称为Livengood-Wu公式。吴承康后来回忆说,在多年的海外游子生活中,科研之外,只有小提琴一直伴随着他度过几千个日日夜夜。

            1957年,吴承康像当时很多留学海外的爱国人士一样,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支援国家建设。回国后,吴承康被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从事有关燃烧学科的研究。1960年,他出任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61年起承担国防科研任务。1968年,他主持完成了电弧风洞的建设和完善了测试系统,开展了烧蚀机理、模拟理论、等离子体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然而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吴承康始终没有间断小提琴的演奏。

            吴承康对音乐的爱好丰富了他的业余生活,他回忆道:“中科院文艺活动最活跃是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爱好音乐的年轻人多,我们组建了乐队,演奏《长征组歌》、毛泽东诗词等音乐作品……”

            1978年,吴承康又回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1980年任研究员,并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4年至1987年任力学所副所长,1990年至1994年任材料工艺力学实验室主任。在此期间,他组建高温气体动力学研究实验室,除了继续承担部分国防科研任务外,主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开展等离子体科学技术和燃烧科学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和有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研制工业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基本研究方面作出了成绩,成为国内等离子体科学技术界学科带头人。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吴承康院士依然没有丢下他心爱的小提琴,他加入了一个名为“满天星”的业余交响乐团。这个乐团是由高级知识分子、高级官员、高级将领组成的“三高乐团”,而吴承康院士不仅是乐团年纪最高的成员,更是地位最高、演奏水平最高的首席小提琴手。

            “音乐是我的最大的爱好。”他坦言,“音乐与人生相辅相成,音乐与科研相融相通。无论是做音乐还是搞科研,我们都需要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全神贯注。同时,音乐使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